一秒記住【筆趣閣】txkcp.cn,更新快,無彈窗!
尹寄余拈了拈他還不及留成美髯的三寸短須,很是受用顧氏族老的知情識趣。
但當(dāng)然,這并不出乎他的意料。
雖則說,一族的宗長,普遍是由嫡系宗子繼承,然而連皇帝都有可能換人,宗長就能穩(wěn)若泰山不可取代?這當(dāng)然是不存在的,且他還打聽過,顧氏各支對宗家,尤其是顧長榮這一代,可不那么服氣,如今宗家出了岔子,且是不小的岔子,必定會引起各支的積怨暴發(fā),顧長榮如果尚且執(zhí)迷不悟,便會有人發(fā)難,盤算將他取而代之。
顧長榮還有鄭秋撐腰?
呵呵,為著顧大姑娘那驚天動地的一撞墻,榮國公鄭秋眼看就要被彈劾,再是如何自信,可好端端添這一樁麻煩,又怎不怨怪顧長榮辦事不利?哪里還會為他的處境著想,拔刀相助?不落井下石都算寬容了。
顧長榮又會有什么選擇呢?
尹寄余慢條斯理,給他一個選擇:“這件事要說來,顧公及令郎,雖有管教不嚴(yán)的責(zé)任,但誰也不敢擔(dān)保,子孫皆出芝蘭而無糟糠之不肖,尤其顧公的令孫,還是因榮國公府鄭三爺一再逼迫要脅,心浮氣躁之余,才行為如此無道之事,今上仁慈,一再令囑官員,治下莫以刑罰為主,而當(dāng)教化為先,令孫若能悔改自新,趙老爺也不會不給予他機會,且顧大姑娘心里也清楚誰為禍?zhǔn)?,曾請夫人,向趙老爺求情,只要族兄知錯,莫再行為逼迫之事,如今李娘子已然仙逝,顧大姑娘也愿意申告銷案,不再追究族兄的刑責(zé),趙老爺再向朝廷上本,只是小懲大戒,說不定令孫,還能保住生員之籍?!?/p>
話雖如此,在座的人心里都亮堂,為這點子芝麻綠豆的小事,趙知州哪里會向朝廷上本,請示御批?只要宗家答應(yīng)妥協(xié),把責(zé)任推給鄭三爺,趙知州再不會小題大作了。
雙雙目光都看牢了顧長榮,也不由得他再有猶豫了。
李氏旁觀得尹寄余光靠一張嘴就能說服宗家及族老,險些沒有喜極而泣,趕忙隨著一縷清風(fēng)便飄往內(nèi)宅,沖著春歸連連頷首,示意大事已成。
于是春歸就越發(fā)乖巧了,只回應(yīng)沈夫人瑣瑣碎碎的問詢,再不講宗家一點不是。
她很清楚,就算現(xiàn)在她不亮獠牙,顧老太太一會兒也能覺得像被生生咬下一塊血肉般的痛怒。
又果然,當(dāng)顧老太太得到消息,不僅要允許李氏歸葬祖塋,甚至還認(rèn)同春歸在熱孝期內(nèi),與趙知州的大公子大禮成婚后,險些沒有一口氣上不來堵得兩腿一蹬撒手人寰,眼看著沈氏得意洋洋而去,春歸在后頭殷勤相送,她氣得抓起桌案上的茶盞,憤憤往地上一摜,翻著白眼就倒下去。
好一番雞飛狗跳的熱鬧。
老太太傍晚時分才醒轉(zhuǎn),身邊卻沒有丈夫噓寒問暖,除了幾個兒媳之外,倒還擁著一堆妾室,她越發(fā)氣苦,打發(fā)了眾人,只拉著劉氏憤憤發(fā)泄郁火。
要說顧老太太自從新嫁,就看不慣庶出的小叔顧長寧。
無奈她的翁爹,相比嫡長子顧長榮,更加看重庶子顧長寧,這和顧長寧的生母沒有絲毫干系,都怪他本身天資聰穎,又一貫知道上進(jìn),不到十七便能考中秀才,還甚得當(dāng)時的知州老爺嘉許,認(rèn)作學(xué)生,要加以提攜。
相比之下,老太太的丈夫顧長榮雖為宗子,當(dāng)年卻遲遲不能進(jìn)學(xué),前途晦暗,根本就不能和顧長寧相比。
可顧母不怪兒子不成器,卻埋怨兒媳不賢惠,讓顧老太太吃了一肚子冤枉氣還沒處說理。
好不容易盼到翁爹過世,婆母立馬把顧長寧分出宗家另立門戶,卻在族老的主持下,讓顧長寧一房分去了不少資財,老太太氣得咬牙,又無可奈何。
也好在對顧長寧青眼有加的那位知州老爺,竟然牽涉進(jìn)考場作弊的案子里,被罷官流放,顧長寧受了牽連,到底沒能考取功名。
然而顧老太太就是不能消火——因為顧長寧的仕途雖說無望,他的獨子顧濟(jì)滄竟然又是個天資聰穎的資質(zhì),顧長榮兒子雖多,但顧濟(jì)宗、顧濟(jì)望等等等等,沒一個能順順利利的進(jìn)學(xué)。
內(nèi)宅婦人不用操心家族的外務(wù),顧老太太卻免不得把自己和妯娌相比,尤其是顧長寧的妻子楊氏!
那楊氏就是個病秧子,好容易才生下顧濟(jì)滄,再無所出,論出身論生養(yǎng),就算論容貌,顧老太太認(rèn)為自己遠(yuǎn)遠(yuǎn)勝過楊氏,可楊氏卻有顧長寧的體貼入微,到死的時候,雙鬢不見白發(fā),容顏不顯憔悴,且楊氏過世不久,顧長寧也一命嗚呼,族里的婦人,竟都羨慕楊氏幸遇良人,雖壽元不長,但一生不受凄苦,世間能有幾人如她一樣美滿?
顧老太太再看自己,嫁的雖是宗家嫡子,顧長榮不但學(xué)業(yè)比不上顧長寧,連庶務(wù)都要落后一截,逐漸過得捉襟見肘左支右拙,她連吃個補品都要節(jié)儉猶豫,不到三十就操勞成了個黃臉婆,看著鏡子里的一張臉自己都不順眼兒。是她去求娘家父兄,出錢出力到處走關(guān)系,好容易才給顧長榮買了個官職,堪堪一任而
已,也就賦了閑,她沒享幾天官太太的殊榮,就成了鄉(xiāng)紳女眷,可顧長榮因為做了官,倒是連討了二房、三房、四房,給她添了一堆庶子庶女!
什么?這樣的比較沒有意義?
很好,顧老太太還有仇怨要訴——顧長寧只有顧濟(jì)滄一個獨丁,卻不想就這一個獨丁竟被族老們視為榮光,后來就連顧長榮也起了念頭,讓她把娘家侄女說合給顧濟(jì)滄為妻,說是憑顧濟(jì)滄的才華,早晚會中舉,說不定還能成就庶吉士,若親上加親,緩和關(guān)系,日后也能提攜她的兒子濟(jì)宗、濟(jì)望。
老太太心中不服,卻不敢違逆丈夫,忍著不服答應(yīng)下來,沒想到顧長寧和楊氏卻看不上她的娘家,堅持和舒氏聯(lián)姻,又雖說舒家后來得了勢,立馬毀婚,但顧老太太這口氣過了幾十年硬是咽不下去。
顧濟(jì)滄后來娶了李氏,老太太便因遷怒諸多刁難,但奈何李氏有顧濟(jì)滄撐腰,她又不算李氏的正經(jīng)婆婆,把她奈何不得,詛咒許久,終于,李氏的爹獲了罪,一家子都被流放鐵嶺,李氏當(dāng)時懷著身孕,憂急之下難產(chǎn),好容易才掙扎著生下春歸,就再也不能生養(yǎng)。
顧老太太這回總算有了借口,逼著顧濟(jì)滄納妾,但顧濟(jì)滄竟然也是個情種,說什么敬愛發(fā)妻乃尊父家訓(xùn),不敢違逆,屢屢頂撞!
就算顧老太太要責(zé)教春歸,顧濟(jì)滄還敢在前頭攔著,他縱容春歸識字,學(xué)子弟一般過問稼穡外務(wù),根本不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條放在眼里,更過份的是居然還由得春歸不纏足,會被夫家挑剔?人家當(dāng)?shù)脑缬写蛩恪覀兇簹w將來是要招贅婿繼承家業(yè)的!
顧老太太連連冷笑,且看春歸能招得到個多么才華出眾的贅婿!
蒼天有眼,顧濟(jì)滄和李氏都死了,這么一個小丫頭還不由得她拿捏,依顧老太太的想法,干脆把春歸往庵堂里一送或者沉塘最好,徹底斷了顧長寧一房香火指望才算解氣,然而長子濟(jì)宗長孫華英一致認(rèn)為春歸貌美,說服了顧長榮留作大用,就是不肯滿足顧老太太殺而后快的心愿。
結(jié)果呢,到頭來,華英反而被那賤人擺了一道,李氏就要風(fēng)光大葬不說,賤人居然還要嫁入高門!
顧老太太的心肝怎能不疼?她嫡出的孫女,嫁出去一個,自是不如趙家,膝下還剩一個淑貞,論容貌要比姐姐更強,老太太對小孫女兒的婚事可是寄予厚望,卻也從來不奢想還能嫁去更勝趙氏的家族!
淑貞作為宗家嫡女,難道要被一個庶支的小賤人踩在腳底下?!
老太太說著說著就咬牙切齒。
那劉氏的一雙手,被老太太捏得酸痛,她實在忍不住,吸著涼氣兒勸道:“老太太先莫氣恨,依老奴看來,那沈夫人年紀(jì)尚輕,長子哪里就能到婚配的年歲?所以大姑娘未來夫婿,怕并不是沈夫人親出,再者沈夫人要為親生兒子娶媳婦,又哪里看得上大姑娘這無依無靠的孤女呢?應(yīng)當(dāng)……是個庶子?!?/p>
顧老太太心里這才好過些,只仍有不甘:“就算是庶子,那也是出自高門,趙家可不是勛貴,子弟是依靠科考入仕,若趙大公子當(dāng)了官,不可能為生母爭取誥命,便宜豈不是讓那賤人占著?”
“若趙大公子當(dāng)真成器,就算沈夫人有意為他娶個低出的女子,趙老爺也不會認(rèn)可,故而老奴看來,那趙大公子必定是個不頂用的,說不得,還有殘疾,要么就是身子不好,在京中娶妻艱難,才至于輪上大姑娘?!?/p>
這話當(dāng)然是劉氏信口胡謅,她若再不平息老太太的怒火,一雙手可就要先殘疾了。
顧老太太卻真信了,總算有了點冷笑:“最好讓那賤人新嫁不久,就守寡,這才阿彌陀佛天下太平?!?/p>
劉氏這才得已解救自己的手掌,卻不料好景不長,待顧大太太前來看望,她的推斷就被全盤否定。
“妾身已經(jīng)問過了大爺,趙大公子雖非沈夫人親出,卻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誰能想到,沈夫人竟然是繼室。”
顧老太太揪緊了領(lǐng)口。
“大爺還說,趙大公子雖未入仕,在北平卻素有才名,說是多年前,趙大公子年方四歲,竟獲先帝詔見,當(dāng)眾考較后,大加贊詡,今上繼位,又令趙大公子為眾皇子伴讀,不曾考取功名,就先名滿天下了,連如今的許閣老,對自家子弟何等嚴(yán)厲?都說趙大公子前途不可限量呢!”
顧老太太再翻白眼。
長媳連忙將老太太扶住:“大爺?shù)囊馑际?,知州老爺這回發(fā)作華英,并非對我們宗家不滿,無非針對榮國公府罷了,趙老爺既有聯(lián)姻之意……興許并不一定看準(zhǔn)了春歸,咱們淑兒,論來還是宗家嫡女,豈不比春歸更加合適?只是先要讓沈夫人認(rèn)同,畢竟……趙大公子并非沈夫人親出,沈夫人對他必有防范,看中春歸,怕也是因她無依無靠,但只要讓沈夫人明白,淑兒對她,必定會如親婆母那樣孝順,這事也不是不能轉(zhuǎn)圜?!?/p>
顧老太太終究沒有倒下,白眼反而變得炯炯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