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趣閣】txkcp.cn,更新快,無彈窗!
朦朧的月光映照著彎彎曲曲的珠溪河,河水清澈,河岸兩邊有很多一樓一底和兩樓一底的穿斗式木結構房屋,沿著屋旁滿是泥垢的石板路上行,路盡頭是一座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幽深庭院。庭院為三路三進的封閉式院子,右側長廊西側有三個跨院,從南到北分別是花園,家丁把式院,學堂院。花園中間有個兩層的戲樓。院落雖然有些地方已經破敗,但是打掃的很是干凈整潔,仍顯示著主人昔日的繁華。
此時已是子時,古人晚上睡得早,只有街尾偶爾傳來一聲犬吠,左路后院正房左偏間可見一縷昏黃的油燈光傳出。屋內一床一柜一桌一椅,古樸典雅。床是紫檀曲尺式圍子羅漢床;柜是雙開門的方角柜,用上等花梨木打造;桌是條桌,上面雕有吉祥無比的如意云紋;椅是圓后背交椅。
此時朱振華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經過幾天的療養(yǎng),身體漸漸恢復。閑談間他已經知道現在是崇禎八年正月初三,自己現在這身體的主人叫趙胥北,曾祖是趙貞吉,嘉靖十四年進士,穆宗時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參與促成了“俺答封貢“。生有三子,長子趙鼎柱,官歷蜀王府左長史,次子早亡,溺死于沱江之中。三子趙景柱,以父蔭中書舍人,趙胥北這支就是出自這三房,趙家世居內江,長子蒙恩蔭任城內主簿,父親是幺子,屢試不中,就搬到這羅泉鎮(zhèn)經營鹽業(yè),仰仗父兄照應,沒幾年就成了大鹽商,趙家迅速成為這里首屈一指的大士紳,亂世之秋,前年川軍嘩變,父親不幸遇難。
趙胥北是家中獨子,今年雖然只有17歲,但是自幼開蒙,苦讀經書,經過縣試,府試,院試成為生員,就是民間俗稱的秀才,從此見官不跪,免于差傜。去年歲考第三名更成為縣學里的廩生。曾祖一生為不能平息北疆蒙古擾邊而抱憾9泉,留下家訓,子孫要經世報國。趙胥北名字取自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前天去縣學給恩師和學政拜年,回來路上遇上饑民,差點遇害,書童吳成拼死保護,擋了幾刀,小斯鄭遠撒丫子跑回府搬救兵。幸虧家丁來的及時。
這羅泉鎮(zhèn)可說是個千年古鎮(zhèn),相傳三國時,蜀丞相孔明興師南征曾扎營在鎮(zhèn)邊的營盤山,因連續(xù)干旱無雨,山上水源奇缺,孔明遂派兵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只幾天功夫,挖井成功,井底涌出泉水。清澈透明,孔明見井中泉水涌出,井口似籮筐大小,即命名此井為籮泉井。大軍在營盤山上駐扎兩年有余,需購大量的物資,百姓遂建集市。最初搬進街市的不過五十戶左右,后來隨著鹽業(yè)發(fā)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大鎮(zhèn),珠溪河兩岸十五里之內,密布著1000多口鹽井,舟緝穿梭,馬嘶驢鳴,羅泉鹽通過水陸兩道被運至中國西部各地。鼎盛之時,這里棲居著三百多戶,有鹽商、鹽夫、船夫、挑煤夫、挑米夫、挑鐵夫。天啟年起,旱澇災害嚴重,各地民變四起,蝗災、水災、鼠疫、瘟疫,百業(yè)凋敝,羅泉鎮(zhèn)也跟著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