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趣閣】txkcp.cn,更新快,無彈窗!
又是新的一天李凡重復著他的教書大業(yè),昨天的楊子云今天一大早就來到了書院,并且還帶著二個人。
三人都帶著小板凳坐在了教室門口旁,瞧著架勢是打算和孩子們一同上課了。
三人正激烈的討論著什么就看到李凡晃晃悠悠的走進了教室。
李凡走到講桌前站立,就聽李云高聲到“起立”接著就是一聲整齊的先生早上好。
李云就是老村正的孫子如今已經(jīng)被選為了班長。
坐在教室后面的楊子云三人則是一臉懵逼。
李凡“同學們早上好,都做吧。
今天的第一節(jié)課就不講故事了,今天教大家一首詩。
在上課前我要說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同學們都做,我要說的就是關于浪費糧食的問題。
就在昨天我在書院發(fā)現(xiàn)了很多倒掉的剩飯同事負責給大家做飯的王嫂子找我說書院中午的飯做的太多了這幾天每天都要浪費很多。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我們生存的第一需要,你們的父親母親祖祖輩輩都是在為了吃飯?zhí)焯烀β抵?,你們知不知道你們倒下的是?流走的卻是你們父輩祖輩的血汗。
好了多了不說下面開始上課”
今天教大家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憫農(nóng)》李凡說完回頭在黑板上寫下了《憫農(nóng)》二個字。同學們跟我讀憫農(nóng),憫農(nóng)。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凡教了一遍之后說到今天我們就學這首詩一會在和我朗讀二遍,之后我給大家講解詩詞的含義。
今天學不會明天繼續(xù)。孩子們都知道他們的先生真的生氣了,一個個的都老實的很,平時的小動作全都沒有了一個比一個的認真跟著朗讀。而坐在后面的三兄弟則是一臉的不可思議。
憫農(nóng)這首詩可謂是道進了農(nóng)民的辛酸苦辣。
一天的時間基本上人人都學會了憫農(nóng)這首詩。
在李凡宣布下課的時候楊子云來到李凡跟前說道
“敢問先生今天所教的憫農(nóng)可是先生新做?”
李凡很不要臉的道“正是昨天看著孩子們浪費糧食,心中發(fā)堵,感慨農(nóng)民之不易于是變有了這一首憫農(nóng)”和楊子云一起來的其中一人開口道,先生之才我們不及也另一人也說道正是。
楊子云“先生在下有個不情之請,我觀孩子們人手都有一本《三字經(jīng)》不知先生能不能也給我三人發(fā)放一本。”
李凡“你們三人又不是書院學子,為啥要給你們發(fā)書,你不知道一本書很貴的嗎。”
楊子云“先生在下愿意加入書院求先生成全。”跟著楊子云一起來的二人也一同開口道“我也愿意加入書院?!?/p>
李凡“嗯可以本先生有教無類只要是真心想學習的誰都可以加入書院,上到販夫走卒,上到皇族親貴,你們今天先回去把《三字經(jīng)》明天帶了時候發(fā)給你們。“
這這樣李凡白天每天給學生們上課,晚上開始寫三國演義和指導老黃弄活字印刷的刻字。
書院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有的是路過的學子如同楊子云一樣被書院的讀書聲吸引,有的是楊子云他們的同窗好友,更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讀書人。
幾天時間李凡所做的《陋室銘》和《憐農(nóng)》已經(jīng)快傳遍了長安和附件的縣了,當然只是在讀書人的圈子。
現(xiàn)在白天上課天氣好基本上都是在院子里面進行的,沒辦法教室太小了放不下這么多人。值得一提的是楊子云學拼音學的很快現(xiàn)在基本全部都學會了,現(xiàn)在有很多新來的學生都是楊子云在負責教導拼音。
李凡一如既往的教學上課這天中午沈萬三來到了書院告訴李凡,長安城的酒樓已經(jīng)裝修完畢可以準備開業(yè)了。問李凡要不要過去看看,李凡答應了下來,晚上放學的時候通知了同學們書院放假二天。
次日李凡和沈萬三來到了長安城,巍峨的長安城李,卻不似往常那么熱鬧。
大街上行人多少步履匆忙,哪怕打個招呼也是輕聲細語。就在幾天前,長安城剛剛經(jīng)歷了玄武門之變。對于生活在長安城的人來說街上是不是出現(xiàn)的玄甲軍簡直就是地獄里催命的小鬼還可怕,隔三差五的就能聽到某某大官下大獄的消息。
所以這段時間長安城里上到公卿下到流民,都是整日的提心掉膽。
李凡和沈萬三緩緩走進了長安城的朱雀大街。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長安城,但是每次來給李凡的感覺都不一樣。長安城實在在太壯闊了,這座人口達到了百萬級的大城市可以說是現(xiàn)在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都市。
李凡看著眼前這條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它銜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城的明德門。規(guī)模宏大、結構對稱、排列整齊。李凡的精神有些恍惚,想起了后市對大唐的評價。盛世大唐重來沒有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上,它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世界之巔屹立著。
它用它的胸懷包容著來至四面八方、異國他鄉(xiāng)的游客,傳施布道者、播撒學問者、一睹盛唐者、朝拜覲見者,各種各樣的人群絡繹不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走在唐朝的都城長安,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的每一條大街上,你見到的絕不僅僅只是唐朝人。
你隨時會看見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伊朗)人、大食(阿拉伯)人、拂蔴(東羅馬)人、日本人、新羅人、天竺(印度)人、真臘(柬埔寨)人、驃國(緬甸)人……
這些人中有元首、大臣、使節(jié)、士兵、商人、學者、留學生、還有僧侶、藝術家、工匠、歌姬,甚至有黑皮膚、紅嘴唇、白牙齒的黑色人種昆侖奴,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它市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以致在異國他鄉(xiāng)都能有唐人街的蹤跡所存在。
“少爺、少爺”李凡正在神游天外一旁的沈萬三開口叫了他二聲。
李凡輕聲的嘆息了一聲自言自語到哎也不知道如今的大唐會不會因為我而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