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趣閣】txkcp.cn,更新快,無彈窗!
古人送別會做什么,唱什么呢?
言晏見到了,也聽到了。
吳郡,虞山書院,大雪覆蓋之下,銀裝素裹,但是此時書院廣場上卻載歌載舞,歡送他們的大師兄成功畢業(yè)出師。
黃鐘大呂是沒有的,那是宮廷王侯將相才能使用的。
但是編鐘、琴瑟、簫、鼓是有的,還有一群年輕漂亮的舞姬。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p>
歌舞在最后的昔我往矣中宣告著謝幕。
《小雅·采薇》就是古人送別最常用的歌曲。
而這時候的《詩三百》都是配有專屬的樂曲的,也是有專門的《樂經(jīng)》給它配套。
只可惜詩歌詩歌,很多詩詞歌賦的配樂,曲調(diào)都已經(jīng)失傳。
尤其是《詩三百》隨著《樂經(jīng)》的失傳,也都遺失了它們相輔相成的曲調(diào)。
“大師兄一路走好!”
“大師兄安心上路!”
“大師兄先行一步!”
“……”
言晏看著眼神熱切,卻沒有半點哀傷,甚至充滿欣喜和如釋重負的師長和師弟們,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我這是出師啊,不是逝世啊,你們這些詞確定沒用錯地方.
既然如此,也就別怪大師兄我不義了,在下拿出一首《送別》,閣下又該如何應(yīng)對?
悠悠歌聲傳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p>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這一下,讓整個虞山書院沉默又破防,歌詞清晰入耳,眼前也都能浮現(xiàn)出相應(yīng)的景色,離別傷感之情瞬間拉滿。
“我們是不是有些過分了?”虞山書院祭酒、學(xué)監(jiān)和六藝之首都陷入自我懷疑中。
“其實大師兄好像……也不是那么惹人厭的,至少他在樂之一道上真稱得上大師兄!”有弟子低聲說道。
“關(guān)鍵,我們已經(jīng)教不了他了!”祭酒嘆了口氣。
“他跟我辯論了三天三夜,問我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我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問我,是我在故我思,還是我思故我在?是因為我來花才開,還是花開我才來?你讓我怎么回答?”學(xué)監(jiān)仰頭望著天,當時他就差點想動手打人,告訴言晏什么叫做辯論了。
聽著學(xué)監(jiān)的話,一眾夫子們特第一沉默了,慶幸不是問他們,不然,他們現(xiàn)在恐怕也道心直接就給崩了。
也就是學(xué)監(jiān)道心堅毅才能撐過三天三夜,換成他們,后果難以想象。
“快,把他剛剛的歌謠記下來,恐怕樂經(jīng)和詩三百又要多一首送別了!”祭酒卻反應(yīng)很快,明顯能感覺到在《詩三百》的格律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律調(diào),這會對詩歌產(chǎn)生絕對的沖擊。
雖然送走了言晏,但是弟子的羊毛能薅就薅!
不榨干弟子最后一點價值,他們都不配稱為師長了!
畢竟他們虞山書院在送走言晏的時候可是也將《易》借給他謄寫抄錄帶走的。
“真是一群可愛的人??!”言晏笑著大步離開了吳郡。
他是被虞山書院收養(yǎng)的,是虞山書院的學(xué)監(jiān)將他從冰天雪地里撿回來的,然后傳道受業(yè)解惑,至今一十六年!
這里的每一個先生夫子對他都視若己出,君子六藝都是六藝首座親自教授,所以,對于虞山書院和言家,言晏是感恩的,因此也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一步步成為六藝次席,虞山公認的大師兄。
(六藝首席:他再不走,我們地位不保啊,我們是是六藝專精其一,他是六藝皆精啊?。?/p>
只是離開了虞山書院,言晏也不知道該去什么地方了。
從他來到這個古老的世界,他去的最遠的也只是虞山腳下的縣城,更沒離開過吳郡。
可是作為儒家出師的弟子,游學(xué)是他們必經(jīng)之路。
儒家的等級劃分也很嚴苛,從儒生到夫子,再到大儒,最后是圣人。
很多儒生終其一生,也沒能坐上夫子的位置,更多的弟子則是老死在夫子位置上,無法達到大儒的境界,至于圣人,整個儒家從古至今也只有兩人。
想要成為夫子,說難不難,說簡單也簡單,等你的年齡夠大了,可以稱之為夫子,或者你的才學(xué)、學(xué)識、品行等等超越了他人,讓他人信服,自愿尊重于你,也會稱你一聲夫子。
所以,夫子是能靠熬年齡熬出來的,只要中途沒有放棄學(xué)業(yè),終究是能熬成夫子的。
但是大儒就很難了,大儒是夫子之師,也就是說你要讓一群夫子都信服于你,在才學(xué)、品行上遠超那些夫子,得到他們的認可,才有可能成為大儒。
簡單來說就是,儒家弟子,不僅自己牛逼,還要弟子也牛逼!
“總覺得儒家就是個傳銷組織和黑澀會,關(guān)鍵是傳銷和黑澀會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幫人還精通成功學(xué),精通武技,精通律法,天文!”言晏望著蒼穹,搖了搖頭,換成后世。
儒家弟子剛出師,絕對有一大半人直接就去踩縫紉機了。
剩下一半人可能連縫紉機都沒得踩就下去了。
至于再剩下的一小撮,那些肯定都是位高權(quán)重的大佬了!
韓非說過,儒以文亂法,言晏看著儒家的構(gòu)成就很理解其中的含義了。
試想一下,你一個儒家夫子,帶著幾十個弟子,還都是能文能武的弟子,走到哪里不是一個恐怖組織?
要知道一個小一點的縣城,全部官員、官吏加起來可能都沒你人多,加上你們還絕對精通各國律法,會蠱惑人心,還會治政,到了地方,直接占地為王,人家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加上一手蠱惑人心之法和治政手段,民眾都不會反抗,甚至?xí)A道歡迎,這不是在以文亂法是什么?
孔子全盛時弟子三千,戰(zhàn)車幾十輛,周游列國,為什么沒人敢用他們?
試問春秋那些諸侯國,有幾個能有三千軍備,能有數(shù)十輛戰(zhàn)車?
用你們,那這個國家誰說了算?
百姓是知道伱子仲尼還是知道他們的國君?
尤其是儒家發(fā)展弟子的手段極其可怕,若是用了,不出幾年,整個國家遍地都是儒生,都是孔子的門生弟子了!
這種情況下,哪個國君不怕?哪個鐵頭娃敢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