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筆趣閣】txkcp.cn,更新快,無彈窗!
第六章,古人為何會使用語言?
部落生活在距今1.2萬到1.5萬年以前,部落人生活在溫暖,而且水流充沛的地方,到處遍布著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的智人。他們有著男女意識的等級和傳統(tǒng),并且用簡單的圍墻圍住了自己的村落。
隨著時間的推移,部落(村落)之間開始相互交流傳播思想,并嘗試著開始學習種植技術,這個時期被人類歷史學家稱為日石文化(20世紀,英國的埃及學家、解剖學家格拉夫頓?e?史密斯提出的一種觀點,認為世界文化起源于埃及,所有文化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在全球很受歡迎),即,太陽和石頭組成的文化。
日石文化,崇拜太陽,始于地中海地區(qū)或者西亞的這種文化,隨后慢慢向東流傳,年復一年,穿過島嶼跨過太平洋,終于傳到了美洲,在那里,它又與那些原始的來自北方蒙古部族的生活方式融合到了一起。
日石文化的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這個東西,“卍”,象征太陽的意思,這說明,日式文化的人民最崇拜的是太陽。
日石文化包括將死者尸體的一部分,或全部制作成木乃伊。他們紋身、行割禮,還盛行“父代母育”的風俗。他們還創(chuàng)造出了象征真幸運與吉祥的卍紋飾,當然,日石文化還包括許多古怪的習俗,包括割禮,產翁(小孩子為父親臥床的一種怪俗),按摩,木乃伊,巨大的石碑,纏頭,紋身,太陽和蛇的聯(lián)系的一種宗教等。
大約在5000萬年以前,印度開始撞擊亞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原本與南極洲相連的澳洲也開始迅速向北移動。到了距今1400萬年前,世界出現(xiàn)了新的現(xiàn)代構造,那個時候,南極洲被冰雪覆蓋。同時,北方各個大陸迅速冷卻世界,看起來和現(xiàn)代已經(jīng)很相似了。但當時美國的佛羅里達和亞洲的一部分仍然在海洋下面。
大約公元前1萬年,世界地理輪廓已經(jīng)形成今天的模樣。沿著地中海岸,分布著日石文化的棕色民族,他們就是現(xiàn)在居住于地中海沿岸的柏柏爾人和埃及人,以及許多南方和東方的亞洲移民的祖先。這一種族進化出了大批不同的分支,例如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的伊比利亞人,地中海人,暗白人,以及包括柏柏爾人和埃及人在內哈姆族人,達羅比荼人、東印度人和膚色更深的印度人,以及各種波利尼西亞人種,毛利人種等,都是這一支的分支。另外,從棕色人種分離出來的還有一種被稱為北歐民族的人種。
若干年后,本是同根同源的一個種族的分支的人,為了一些莫須有的“神”,相互大打出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在歐洲中部和北部森林里有一種藍眼睛的人種與眾不同,他們從棕色主干人種中分化出來,被稱為北歐民族,北歐民族包括挪威人、德國北方部落和斯堪迪納維亞人。而挪威人屬于日耳曼人。可以說,日耳曼人是北歐人與波羅地人居民混合而成的。而波羅地人主要包括現(xiàn)代立陶宛人與拉脫維亞人,以及普魯士人,受日耳曼文化與斯拉夫文化影響很深重。
日耳l曼的這個稱呼起源于公元前51年的尤利烏斯?愷撒,這一民族對世界的影響非常大。
而在亞洲東北部的開闊地帶,還有著另一分支,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蒙古族。他們的皮膚呈黃色,頭發(fā)黑,而且質地較硬。
在非洲南部,澳大利亞以及亞州南部,許多熱帶島嶼上,殘存著早期黑人后裔,非洲中部則成為多種族雜居的地區(qū)。今天非洲幾乎所有有色人種都是混血兒。
從上面的人種分布演化來看,今天所謂英格蘭人,歐洲人實際上都是棕色人,暗白人、白人和蒙古人相互混雜的后裔。因此種族主義的根源是沒有依據(jù)的,但人們似乎忘了,幾千年上萬年的人種混居,導致了今天看起來大家彼此的不同,而實際上大家是同源同宗。
在人種不斷混雜的數(shù)千年歲月里,我們人類終于靠近了《圣經(jīng)》開創(chuàng)的文明時代。這個時期,東西方文化開始各自形成,在中國河南省蠅池縣,一位叫安特仁的瑞典地質調查員,在1920年冬發(fā)現(xiàn)在距縣城7.5公里的北邊,有一個中國古人類文化遺址,此處名叫仰韶村。在那里,工作人員挖掘出不少彩陶片和磨制的石器,我們發(fā)現(xiàn)仰韶人會制作紅色黑彩的陶碗、陶小口見底瓶和灰褐色的陶鼎。當時的仰韶人已經(jīng)開始學會制作袋子形狀的窯穴,并出土仰韶和黃河流域、龍山文化的陶片。那時的仰韶人明顯是黃河流域混雜的人種,涉及的區(qū)域包括豫西,晉南和關中東部地區(qū),這個時期大約距今五千到七千年,被稱為仰韶文化,也是至今科學考察的中國最早的遠古文。隨后中國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星堆文化,半坡遺址,姜寨遺址這些文化貫穿了堯舜禹等上古傳說人物的建國立功史,組成了中國上古的傳說。
禪讓,便是中國上古時代的民主社會的一種標志。史記說,皇帝是少典族的子孫,姓公孫,名軒轅,生下來就顯示出神明。70天內會說話,20歲時就見聞廣博,皇帝在時,神農氏的子孫道德衰敗,地方諸侯相互殘害百姓,但神農氏是沒有能力去征討,他們當中有一個叫蚩尤的最為殘暴,但沒有人有能力去征討他。這時皇帝挺身而出,依靠德行,收歸各地諸侯歸他統(tǒng)一管理。
皇帝修德政,教人們種植黍、稷,菽、麥、稻等農作物,撫慰的千萬民眾。并丈量四方土地,使人民安居樂業(yè),教導他們根據(jù)熊、貔貅、豹、老虎為圖騰的氏族習武術。
他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戰(zhàn),最終征服了炎帝后開始管理中原。
蚩尤發(fā)動叛亂,不服從皇帝的管理,皇帝率部在逐鹿的郊野戰(zhàn)斗,并殺了蚩尤,于是各地諸侯推舉皇帝為天子,取代神農氏成為皇帝。
接下來堯發(fā)明了一年四季和360天一年的日歷計算,皇帝將地位傳讓給了堯之后,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禪讓的地位,而文祖就是堯的太祖。
舜每年2月必須去泰山祭天,并規(guī)定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所執(zhí)有的端玉用于區(qū)別等級。
由此可知,中國在上古時代是一個民主的封建時代,并執(zhí)行德政,這跟西方世界完全不同,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經(jīng)歷奴隸社會,這是眾人皆知的,也由此得知西方世界的封建時代較短,這為西方社會后來快速進入資本主義提供了便利。
在討論這些差別之前,先看看同一時期其他文化的發(fā)展。相比較東方中國一年三百六十天的日歷計算,美洲的瑪雅文化的計算精度要高得多。瑪雅人將一年劃分為18個月,每個月二十天,再加上五天的禁忌日得出一年長度是365.2420天。與現(xiàn)在人類計算機的結論,365.2422天相差無幾,精確度極高。
不僅如此,瑪雅人還每隔五年十年或更長時間就建成一座重要的神廟,并標明落成的日期。有時為了紀念一個閏年,他們就在已經(jīng)建成的20個金字塔旁再建一座,比如斯蒂芬絲在科潘古城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一道用象形文字裝飾的石階。石階裝飾圖案重復了15次,表明已經(jīng)過了十五個閏年,時間的數(shù)目為75,表明經(jīng)過了75個潤日,其精度之高,令人驚嘆不已。
聰明的瑪雅人還計算出金星一年為五百八十四天,繞太陽一周的天文特點。而我們今天知道金星繞日一周所需五百八十四點二九二天,相對來說,公元前兩千六百年左右的埃及金字塔,擁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些金字塔的邊長高等可作為人類的一種度量衡體系。而金字塔更是與天文學、數(shù)學有著一種難以理解的聯(lián)系。
專家們預測,大金字塔為希伯萊人所建。在這一時期,人們尤其注重血祭,祭司們的日常工作和實際生活,就是破開活人的胸膛,挖出仍然跳動的心臟獻給神靈。當時的一切公共活動,包括國家祭奠、都將這種荒唐恐怖的行為,當做一項理所當然的主要內容。
這一時期,人類的生活實際上已從采集游牧方式轉換成定居的農業(yè)生活,而這可能是祭天這種野蠻活動的根本原因。?
因為祭天的價值如此之大,專門的宗教也應運而生了。有學者說。農業(yè)社會和宗教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
農業(yè)社會,其實大約從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發(fā)源于土耳其東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東部秋林帶。但幾乎在同一時間,世界各地同時出現(xiàn)了農業(yè)社會。比如在亞洲西南部的賈爾木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萬年前野生小麥,大麥豆奶等植物遺存和山羊綿羊牛的動物骨骸還發(fā)現(xiàn)了工具。包括磨石和其他工作的用的工具。在湖南省道縣玉蟾巖遺址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稻殼,研究者認為這些稻殼是由野生到栽培稻的雛形。在中美,北美洲,玉米起源于一種生長在5000年前的墨西哥米切肯州巴爾薩河流域的野生黍類,經(jīng)數(shù)千年的培養(yǎng)成為今天的玉米。
古代農業(yè)一開始發(fā)展非常緩慢,因地區(qū)十分有限,公元前九千年,人類學會了馴化種植小麥、山羊。公元前八千年橄欖樹被人類掌握種植,公元前五千年,人類學會養(yǎng)馬,到了公元前三千五百年,人們已經(jīng)懂得種葡萄。
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qū),包括西亞,東亞,中南,美洲。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qū)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yè)發(fā)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
中國的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在14000年前就開始種植栗和水稻。
中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分別種植玉米,杜磊,馬鈴薯等作物。
接著駱駝、腰果等相繼產生。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人類已經(jīng)掌握了大量的種植馴養(yǎng)活動,接著,兩千年過去了,南美人學會栽培馬鈴薯、羊、馬等。
這一時期,中國掌握的稻米、豬的栽種、馴養(yǎng)技術突飛猛進。
北美人開始學會種南瓜,新幾內亞人學會種甘蔗香蕉,西非人種小米,非洲稻、高良和小麥。從中看出,全世界今天所食用的主要食糧與農業(yè)社會初期并無區(qū)別。
農業(yè)種植和動物馴養(yǎng)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因為農作物需要在特別適宜的土壤里生存,比如小麥要獨立生長,不跟石子混雜在一起,還有小麥會生病(被蟲咬),于是人類便不能再像之前采集生活那般亂跑了,人類必須固定居住下來,居住在農作物合適生長的附近,這便是著名的農業(yè)革命。
有學者稱,農業(yè)革命是一次***,它是由人類意識推動的一次進步!證明人越來越聰明了。
由于人類定居了,不再到處亂跑,亂殺,亂搶了,于是人**炸般的增長了。
人口增長需求更多的糧食,糧食又容易生病(被蟲咬),而且常常歉收,這是人力無法改變的,也包括天有不測風云,人類也無法掌握,于是懂得觀察天氣氣象的人和祭司們合作,開始深度推進神話朝著專業(yè)宗教方向邁進。
“如果我搞一個占天問卜的儀式,今年的糧食就會有好的收成?!闭夹谴髱煏Υ迕駛儠@么說。于是村民決定服從占星大師。
這一時期,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類進入農業(yè)社會后,出現(xiàn)了大量的疾病,如腰椎盤突出、關節(jié)炎、疝氣。
最嚴重的是瘧疾!在韋爾斯的專著《潘多拉的種子: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價》中,作者這樣寫道:14到17世紀中世紀小冰河期結束時,北半球氣候的改變可能影響到了東南亞的雨季,而導致吳哥缺水而被遺棄,稻田因為供水不足而修耕。
由于氣候變得更加嚴峻,這個時候產生了一種傳染病,這個病成為毀滅農業(yè)人類社會的意外的推手,它就是瘧疾。
他和一些專家認為,例如吳哥的水稻之所以遭到廢棄,主要是因為瘧疾造成的,瘧疾的傳播主要靠蚊子。他們還認為,惡性瘧原蟲全球族群開始有分歧,至少已經(jīng)在五萬年的歷史了。而這個時間點顯示早期人類離開非洲,走上殖民全球的旅程正是帶著非洲瘧疾同行的。這些惡性劣疾在過去10000年間從非洲向外大幅擴張,與新石器時代農業(yè)擴張的時間完全相符。
而且以谷物為主的飲食,不僅缺乏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還難以消化,對牙齒也不利(大家看到這里可以考慮考慮如今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的問題了),于是村落里的人大量生病,根據(jù)人類學者統(tǒng)計,在當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兒童無法活到二十歲。
人口出生速度大于人口死亡速度,導致農業(yè)生活壓力增大,在進入農業(yè)社會前,采集社會(這個時代的人什么都吃,樹皮,野果、各種動植物)的人口在全球約五百到八百萬,進入農業(yè)社會后不久,人口增長到2.5億。
農業(yè)社會后,對未來的預測變得格外重要了,如預測來年的收成天氣,是否風調雨順,家人不要生病死亡,家庭健康成長等等這樣,祭司們的地位,再次上身,廟宇供電,應運而生,人類聚居地越來越大,修建了長長的圍墻,河道,將家園圍護起來,便漸漸的構造出了今天我們所了解到的城池城邦的概念。
于是城市,國家,專業(yè)宗教都應運而生了。
然而要發(fā)展成城池,國家和嚴謹?shù)淖诮绦问?,還需要先解決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解決人的大腦有限,無法記住太多東西的障礙—文字出現(xiàn)了。
文字之所以出現(xiàn),主要是為了方便做生意,大家既然進入農業(yè)社會,都聚集在一起,自然就免不了要交換農作物,而交換農作物就涉及到交易媒介,貨幣。貨幣是有數(shù)量大小之分的。那么,如何計算數(shù)量的大小呢?
結繩語出現(xiàn)了,用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繩子打結充作數(shù)字,這便是早期人類的智慧。這種東西可以理解為文字的起源。
結繩語來自西方文明發(fā)源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城烏魯(uruk)。
它在約公元前三千四百年到公元前三千年的一塊泥板上,記錄了三十七個月,收到了兩萬九千零八十六個單位的大麥,并由叫庫辛的人簽核。
從這些證據(jù)和交易貝殼等實際貿易行為推測,最早的文字與計數(shù)的數(shù)字有關。
同時,在烏魯克的中央神殿中還發(fā)現(xiàn)了陶鑄,被認為是某種記賬的系統(tǒng),也被確信是世界上最早的書面語言的前身。陶鑄的形狀像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罐子,面包和動物。使用它實際上就是以實物記事與編貝殼,結珠子計算數(shù)字沒有什么兩樣。
公元前7000年或公元前6000年以前,在富饒的亞洲西南部和東部以及美洲的中部,新石器時代最古的農耕畜牧村落遺址是西亞的耶莫文化和哈遜納文化等,南亞印度河以西今巴基斯坦的信德區(qū)也發(fā)現(xiàn)了新時期的農業(yè)文化,后來,地中海地區(qū)的克里特島上也有新石器文化的遺址。
這些地區(qū)和尼羅河流域已產生了可與秘魯文明比肩的準文明公社。那時的波斯北部,土耳其西部和阿拉伯南部都比今天更家富饒,在這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早期的原始公社。在現(xiàn)在較為低洼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埃及,首先出現(xiàn)了城市廟宇、灌溉系統(tǒng)以及村落社會組織。而那時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各自流入波斯灣。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他們最初的城市,與古埃及差不多,同一時刻建城的蘇美爾人,疑似發(fā)源于高鼻梁的棕色人種,他們當時說的語言今天還能聽懂。
他們以懂得如何使用青銅器具,會用陽光暴曬的泥磚來建塔式的廟宇。由于這里的粘土土質很好,所以他們又粘土書寫文字,從文字里看出他們馴養(yǎng)牛羊,山羊和驢。
他們手里拿著矛和皮質的盾,用緊密的隊形徒步作戰(zhàn),并穿羊毛衣,每一座蘇美爾城都是一個獨立的帝國。
在尼泊爾,人們發(fā)現(xiàn)一塊古碑,記載著一個帝國,也是人類最早的帝國,伊勒克城市帝國,那是由蘇美爾人建成的統(tǒng)治著波斯灣至紅海的廣大區(qū)域。
最初蘇美爾的文字只是畫圖,計數(shù)之類的簡化形式,這段文字最早的開端起源于阿濟爾人的巖畫。
蘇美爾文字已經(jīng)開始學會簡化,如用一條數(shù)線和兩條橫線,就代表一個人。這種方式演化到后來變成了一種簡單的象形文字,蘇美爾人用蘆葦桿按在粘土上面,這些由蘇美爾人發(fā)明的文字成楔形,因此被稱為楔形文字。
蘇美爾人的文字與現(xiàn)在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字相似,都是由音節(jié)拼成的,這種利用音節(jié)表示文字的方法能表達出繪畫所不能表達的意思。
與此同時,埃及文字也得到類似的發(fā)展,后人簡化了他們發(fā)展成了字母文字,如今我們使用的字母全都來自楔形文字。
蘇美爾人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到公元前三千年發(fā)明了一套系統(tǒng)書寫類數(shù)字,分別為一、十、六十,六百,三千六百、三萬六千。這種以六和十為基數(shù)的早期文字,專用于計數(shù)和計事件。距今3000多年前,在蘇美爾文字出現(xiàn)后,瑪雅文字也出現(xiàn)了,阿拉伯文相繼出現(xiàn)。
在中國商朝的第二十位國王盤庚將國都,庵(音)(今中國山東曲埠)遷至安陽西小屯村,直到商紂王滅亡國,歷時273年。
這一歷史的發(fā)現(xiàn)得益于甲骨文。商朝統(tǒng)治者十分相信鬼神,必先鬼而后政務,也就是先敬鬼神,然后再政務。他們認為龜甲和獸骨主要是牛的肩骨,最有靈性,能夠通神靈,于是便用來占卜問神,并把結果和內容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就是中國甲骨文的由來。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文字可以幫助人類解決大腦不足的問題,幫助計數(shù)、記事件、記神諭。
有了這些,統(tǒng)治者(祭祀和部落年長智者)開始利用他們治理更多的人。
斯坦福大學的教科書說一個人通常不能直接管理超過15個人,而每十五個人又管理十五個人。這樣祭司便可直接管理兩百人左右,實際統(tǒng)計結果也證明,當時的村落平均人口的確在兩百人以內。
有了文字后管理起來方便多了,可以用文字表達復雜的規(guī)則,如法律。并用數(shù)字管理生活,如大麥的數(shù)量,以及宣傳神的諭旨,如圣經(jīng)。這樣雜居不同的人種,便可以通過統(tǒng)一的文字將它們集中管理起來,于是公社城邦,國家、圣經(jīng)便可管理不同民族的人和不同的部落,形成一個更大的管理單位,公社,城鎮(zhèn)、城邦,甚至帝國便應運而生了。
文字產生后,農業(yè)社會開創(chuàng)了擁擠的城市。強大的帝國,幻想的神靈,部族、公司,這些使人和人,人和村落建立了社會有效的連接。
世界上最早的部落是臘瑪古猿,只有不到100人的部落。只到了公元前9000年,正是農業(yè)社會開始發(fā)展的時候,那時候的村落也不過是幾百人而已。到公元7000年前,土耳其加泰土丘城鎮(zhèn),已經(jīng)達到5000人到10000人左右,這應該是當時最大的聚集部落。而到公元前四世紀,肥沃月灣一帶,許多城市人數(shù)上萬人,并掌握了一些小村落。
公元前2250年左右,薩爾貢大帝建立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子民一百萬,常備軍5400人。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中東出現(xiàn)大型帝國,亞述、巴比倫、波斯帝國人數(shù)均達幾百萬,軍隊上萬人。
到公元一世紀,古羅馬統(tǒng)一地中海,納稅人口上億,常備軍二十五到五十萬。
公元前七千年,中國黃河流域出現(xiàn)幾百人的小村落,公元前一七八零年商朝建立,這是中國有實際年待考證的第一個王朝。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建成大秦帝國,人口四千萬,養(yǎng)十萬官員。
這一切都有賴于文字的發(fā)展。
文字出現(xiàn)后世界變了許多,變得非常的復雜,人類通過文字增加了許多幻想,各種宗教層出不窮,有神論、泛神論、一神論、二神論等,讓人分不清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上帝。
公元前1776年左右,第一部規(guī)范人的行為的《漢謨拉比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將人分成了不同的等階。而在此之前,人類等級區(qū)分并不十分明顯,是此后包括圣經(jīng)在內,人類社會將人分成了369等。
奴隸制社會于是開始形成。人類在發(fā)展到農業(yè)社會后,大部分人陷入苦難的生活之中。只有少部分人享受到高貴繁華和快樂,而中國最民主的禪讓也消失殆盡,大家想想酒肉池林的商紂王便知道當時的中國婦女生活地有多么的凄慘。
從這一時期開始,人類進入到一個非常復雜的,被少數(shù)會使用文字講故事的人愚弄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體系。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由主義,人文主義產生之前的封建、奴隸社會的統(tǒng)治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給民眾洗腦,因為封建奴隸社會以占有自然資源,霸占農業(yè)種、植馴養(yǎng)為主,不需要個人智慧產生推動社進步的技術力量。因此統(tǒng)治者僅僅需要一群機械的民眾來為他們服務就可以了,而那些精英階層的知識分子所掌握的有用的知識,無非就是宗教般的教化,根本不存在科學成分。當時的統(tǒng)治階級需要一些聽話的知識階層為其所用,不聽話的打壓便是。
至于宗教和權力之間的平衡,在西方是一種統(tǒng)治藝術,他們之間的爭執(zhí)非常的激烈和極其的殘酷。
在古代中國中國似乎不需要平衡任何關系,因為儒教是唯一占統(tǒng)治地位的宗教。
本書到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當人類經(jīng)過原始采集社會并且入農業(yè)社會時與之一直相伴而生的,便是神鬼之類的靈性之物。
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上帝神靈在操控著人類,直到今天還爭論不休,而且最令人奇怪的是,爭論最厲害的竟然是代表著當今最前沿的天文物理學者。大家知道物理學是宇宙一切其他科學的基礎,可見當今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也不能排除人類被上帝在操控著的理念,當然他們心中的上帝和普通讀者的心中的上帝可能有所不同,在后面的章節(jié)我們會一一的解釋。
在這個階段我們能看出來,人相信神,一開始是因為懼怕未知的世界給人類帶來災難,而產生一種無助的心理導致的。漸漸的,高智商的少數(shù)人開始運用它,為自己和少部分群體獲利,而夸大了神對人類的影響。
最后,我們再重復一遍,今天的文字主要是記錄感情和事件的經(jīng)歷。而最初的文字,根本就不是這個用途。位于開羅南面250英里的阿比多斯曾是古埃及的皇家林園,1985年,德國考古學家德萊雅這里挖出了300件僅比郵票大一點的陶瓷碎片,通過對象形文字的破譯,得出的結論,文字的發(fā)現(xiàn)并非人類表達感情的需要,而是因為稅收。在這些碎片上,記載了民眾將亞麻布和油上交給國王作為稅收的情況。
那么,文字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有各種猜測,可謂異彩紛呈?!巴敉簟迸烧J為,言語是通過模仿狗叫等自然的聲音形成的,“哼喲”派認為,言語是從事某項群體的重體力勞動時,為協(xié)調動作發(fā)出聲音形成的,感嘆派認為語言是由偶然的表現(xiàn)感情,比如疼痛,高興,恐懼等所產生的,唱歌派認為語言是從傳播感情和歡樂的歌聲中演變而來的。在這些猜測中,恩格斯的語言起源于共同勞動的假說是這100年來受到非議最的。
語言產生的一個根源再次證明了量子糾纏學提出的一種新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在這個世界,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即使傳統(tǒng)科學也承認人的肉眼只能看到光譜很小的一段),而且這個世界是不允許人們去觀測它的,當你去觀測它的時候,它會和本來的樣子不一樣。另外,這種觀點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就是人的意識一直都是存在于整個宇宙的(不存在人的大腦里)。
而且,人類意識里認為這個世界是個什么樣子,這個世界就會是個什么樣子。
這種理論延伸出來的結論是,當人類意識到自己需要發(fā)音的時候,語言便產生了。。。